刘胜军:反对余永定,坚决支持金刻羽 消费拉动转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以投资驱动为特征的增长路径,这一模式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进一步强化。虽然该模式曾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但其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产能过剩导致内卷,债务占GDP比重偏高,地方偿债压力大在线炒股配资选择配资,房地产泡沫化加剧社会阶层固化。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提振消费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宏观政策的核心任务。然而,这种转型会遭遇利益和观念的碰撞。学术界也不例外。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金刻羽指出,中国必须成为消费大国才能成为富裕国家。她强调,富裕国家都是消费大国、幸福大国,且相对公平公正。中国仍以生产为导向,应将消费作为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是从旧产业向新产业转型的方向。此外,中国需要给其他国家机会参与全球供应链。服务业是就业机会的关键,但目前仅聘用约47%的劳动力,占GDP五成左右,应进一步开放服务业领域。年轻一代关注消费,希望工作与生活平衡,他们创造新颖的消费方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但也有一部分学者坚持认为投资才是政策发力点,甚至反对消费拉动的说法。余永定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发放消费券的效果存疑,“以旧换新”政策虽能刺激消费,但效果有限。他主张通过政府融资的基础设施投资来启动消费,这不仅能弥补总需求不足,还能提高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他还指出,中国未来五年至少还有31万亿的增量公共投资空间。
然而,中国的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高投资导致高产能,最终引发产能过剩。余永定的观点存在逻辑缺陷:他认为要靠增加投资去创造居民收入,但这会导致产能过剩。事实上,基础设施投资属于资本密集型,对就业带动作用有限。真正能拉动就业的是服务业投资。因此,消费刺激才是第一推动力,帮助企业销售产品,提高利润,从而增加员工收入。
消费才是社会大循环的关键一环。马克思指出,生产出的产品最多只是第一步,销售出产品转换成货币才是关键。凯恩斯也认为,消费是一种美德,节约悖论说明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而减少储蓄则会增加国民收入。当前,消费不足是真正的堵点,稳经济应从消费发力。
中国还存在投资空间,但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当前更紧迫的是消费。短期内,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可以快速修复疤痕效应。长期来看,促消费需要从收入、社会保障、预期等多个角度综合发力。建议包括:发放10万亿消费券弥补过去几年的冲击,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清理针对民企的问题,将财政支出重点转向民生,破除996文化在线炒股配资选择配资,增加公共假期,开征遗产税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发展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企业家应善待员工,创造更多客户。
掘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